2009/06/10

[玩耍兒] 三毛夢屋、張學良故居 -- 清泉部落

三毛夢屋& 張學良故居位於新竹縣五峰鄉清泉部落

在台元科技園區季刊上看到關於此地的介紹,原來離竹北不遠,有這麼一塊地方。

途中會經過全長380公尺的桃山隧道。未完成,無照明設備,出入口僅容得下一輛車通過,但似乎來這裡的大家都挺有默契滴,沒有黑羊跟白羊的現象發生。


黑媽媽桃山隧道

小平吉的車子在山裡轉來彎去,欣賞兩旁的景色之外,邊胡亂瞎聊。
有所感的發覺,蔣中正還真是狠角色阿。把張學良軟禁在這深山林內,想逃跑都嫌麻煩吧。


掃描自台元季刊

停車處就在張學良故居前面。
到達的時候因為張學良故居人潮塞爆,所以我們先過五峰清泉吊橋到桃山國小,再到三毛故居,接著過一號吊橋,沿著清泉步道,走到天主堂,後下階梯至張學良故居,再開車至將軍湯泡腳。


五峰清泉吊橋,高度還可以接受


桃山國小


沿路都有指標,不怕找不到地方



記得很小的時候看過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老媽的書吧。
後來發覺,老木年輕時的照片跟三毛長得超像。
三毛應該是那個年代的偶像吧,即使到現在這個年代來看,三毛的經歷依然看來很驚人,流浪過的國家不勝數,整個人生經歷就是一個傳奇。


丁松青神父與三毛。這張三毛跟溫刀老木超像。

三毛
(1943-1991)
本名: 陳平(三歲時由於不會寫名字陳懋平的「懋」字,自作主張把中間那個字去掉,把名字改成了陳平)

暱稱: Echo
籍貫: 浙江省定海縣
出生: 1943年3月26日
學歷: 21歲時到文化大學哲學系當旁聽生
   24歲休學
,隻身赴西班牙

專長: 除了寫作外,三毛當過英文老師,當過導遊,曾在文化大學德文系、哲學系任教。80年代在文化大學教授「小說創作」、「散文習作」課程。

語文: 除普通話,她和家人之間是以寧波話溝通。少年時學會日文和英文。後來到馬德里學會了西班牙文;在西柏林當苦讀生學德語。和荷西結婚後在沙漠,於是又學會了阿拉伯語。三毛本身有很強的學習精神,她往往主動向人學習語文。

宗教: 基督教。但三毛也信佛,這個,在她不算衝突。

大事紀
1943.3.26 出生於重慶,浙江省定海縣人,取名為陳懋平
1946  改名為陳平
1948  隨父母簽臺,入台北國民小學就讀,幼年時期的三毛就表現對書本的喜好,5歲半時就在看紅樓夢
1954  入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1955  受墨汁塗面打擊,開始逃學。休學在家由父母親悉心教導,在詩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礎。並先後跟著顧福生、邵幼軒兩位畫家習畫。
1962  以陳平名義在現代文學發表第一篇作品<<惑>>
1964  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均的特許,至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初戀。
1967  初戀失敗。赴西班牙馬德里文哲學院留學。聖誕初結識荷西。
1968  與荷西分別。漫遊歐洲。
1971  返回台灣受張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化大學德文系、哲學系任教。
1972  與一德裔男子相戀,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突發猝死。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1973.3  與荷西在沙漠小鎮阿尤恩結婚
1974  十月六日,以筆名'三毛'再《聯合報》發表作品《中國飯店》
1975  進入撒哈拉沙漠
1976  夫妻移居加納利島。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  隨荷西到拉芭瑪島生活。9月30日荷西海底捕魚意外喪生。回台灣。
1980.5  重返西班牙和加納利,開始遺孀生活。
1981.11  開始中南美之行
1982.10  返回台灣任教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遊記《萬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  因健康關係,辭卸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生活重心
1985  一度喪失記憶,精神錯亂。
1986.10  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灣多份報刊評為最受讀者喜愛的作家
1989.4  曾回大陸探親;同年開始創作電影劇本《滾滾紅塵》
1990 《滾滾紅塵》獲金馬獎八項大獎
1991 1月2日,因子宮內膜肥厚入榮總治療。3日進行手術,4日在醫院以絲襪自縊身亡。享年四十八歲。



【橄欖樹】
(三毛詞 李泰祥曲)
不要問我從那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
為了寬闊的草原 流浪遠方 流浪
還有還有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那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據說小鳥 小溪 跟草原的那三句並不是三毛所寫。
三毛說, “如果流浪只是為了看天空飛翔的小鳥和大草原,那就不必去流浪也罷。”



進入三毛的家參觀要付20元清潔費。
有洗手間可以使用、有紅茶可以喝、還有招待吃水果,一整個非常合理。



霞喀羅古道(Syakaro National Historical Trail) 本來想遊遊看,沒有事先調查,不知道會走多久,走上幾步發覺一直被蜘蛛絲跟小飛蟲攻擊,於是往清泉一號吊橋方向繞回。



高不啦嘰的一號吊橋,根本就是浮在空中一般,嚇唬人來著。
想想都來了,就算閃尿也一定要體驗看看。
懼高如我整路抬頭走還是忍不住一直想大飆髒話,最後幾步小跑步扺達,因為腿軟必須攤在地上小歇一會兒。



很清幽的清泉步道,我們走的這段期間完全沒有其他遊客。
沿著步道漫步走,過不久便來到天主堂。



清泉的第一座天主堂建於1955年,位在目前停車廣場所在的河邊。1963年被葛樂禮颱風沖毀了。目前這座教堂建於1965年。建築師是西班牙籍的耶穌會布修士,宋恆毅神父是清泉的第一任神父,他也是來自於西班牙的耶穌會,1955~1976年間,除了其中三年由苑祥斌神父擔任神父外,其餘時間都是由宋恆毅神父長駐清泉天主教聖十字架堂,1976年至今,來自美國加州耶穌會的丁松青神父,一直擔任聖十字架堂的神父。



教堂裡有許多藝術彩繪玻璃。來的時候教堂沒有開放,隔著外窗朝裡邊捕捉。

http://www.chingchuanhostel.com/



順著階梯下走,剛好一圈回張學良故居。
途中巧遇一隻很放鬆的貓咪


甘阿店東泉商號


張學良"新"故居內

老實說,對中國歷史超級不熟,讀過也忘了(汗)
聽了小平吉講古後,重拾西安事變這歷史:

1936年4月,張學良與共產黨代表周恩來見面會談,雙方取得共識,達成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協議。張學良多次勸諫蔣介石,表達聯共抗日的想法,屢遭蔣介石拒絕。
該年12月12日,發生了震驚中外且在近代發展史甚為關鍵的「西安事變」,東北少帥張學良與西北軍領袖楊虎城,聯合發動兵諫,扣留了蔣介石,以逼聯共抗日。
12月24日,蔣中正接受六項協議,於是張學良力排眾議,無條件放蔣,並親自護送其回南京。飛抵南京後,蔣介石赦免其罪,交由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但事實上,張學良自此失去自由,開啟長達半個世紀的監禁歲月。

1938年開始,囚禁地點在貴州省各處遷移。於1947年輾轉來台,移送至清泉部落幽禁了13年。

現在的故居地點是重建後的樣貌。原張學良居住的故居遺址,是在將軍湯旁。為避免可能的土石流危險,於是選在現在這個地方重建。

在故居內參觀完一圈之後,總覺得怪怪的。
走出建築物後回頭望,發覺怪在哪兒啦。轉頭跟小平吉說: 張學良不是最討厭日本人嗎? 怎麼還讓他住在日式建築內,是要讓他氣死喔。
「對齁~」小平吉說。



最後一定要買個黑豬肉香腸一償小平吉的宿願,哈哈。
原住民同胞的烤香腸不用多說,特別好吃耶。

後開車前往露天足湯區免費泡腳,跟毗鄰的客家阿公阿婆聊聊天,靈秀的山水跟舒服的水溫讓人放鬆,連帶心的距離也靠攏了起來。

清泉真是個不錯的地方。

沒有留言: